Blog

  • 茶樹優良的品種,必須在
    種種條件相互配合下,始能
    充分發揮其品種之特性。

    在適當氣候、土質,週密的肥培管理下,經由良好的製茶設備以及高度製茶技術調製,始能製造出香味甘醇之良質茶葉。

    • 颱風及水災後之肥培管理


      來源:黃裕銘(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) 96/12
      發表於 茶樹整合管理 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 of Tea
   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/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編印

      一、臺灣的地理環境與氣候

          臺灣四面環海,西鄰東亞大陸,東為廣大的太平洋,北迴歸線貫穿臺灣,造成臺灣同時擁有熱帶與亞熱帶氣候,其中北部為副熱帶季風氣候區,南部則為熱帶季風氣候區。另一方面,臺灣為一海島,受到暖濕氣流和洋流之影響,來自赤道的溫暖洋流"黑潮"流經臺灣海域,帶來龐大的水氣,在夏季時這龐大的水氣蒸發,影響甚大,不論是颱風或對流雨,都受其影響,因此又屬於海洋 性氣候。臺灣面積雖然很小,但中部和東部都有叢山峻嶺,高度在五百公尺以上的山地、丘陵和台地約佔總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六,南北縱走的中央山脈、雪山山脈和玉山山脈,都是高度在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岳地帶;在西部尚有高度約 在一、二千公尺之間的阿里山山脈,對臺灣氣候造成重大影響,使臺灣山區和平地,南部和北部,西部和東部呈現截然不同的降雨型態和溫度變化之氣候特性。臺灣在冬季時吹東北季風,它帶來寒冷的空氣,而它所攜帶的濕氣,在北 部高山的阻擋下,不容易到達南部地區。所以北部冬季容易降雨,而南部往往處於乾季。在夏季時,主要是西南氣流,造成南部地區雨量豐沛,尤其在颱風過後,而北部地區主要是降對流雨,以及颱風所帶來的豐沛雨量。此外,夏天 在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之下,天氣炎熱異常,35℃以上的高溫更是常見,時而還有來自熱帶海洋的颱風侵襲,整體而言,臺灣地區的氣候變化真正是「氣象萬千」,對於農業的栽培管理上更添加極大的變數。


      二、作物的生理特性與土壤性質

          由於生理性狀的不同,每一作物均有不同的特性,在栽培過程中首要之務在於徹底了解欲栽培作物的特性,根據其特性擬定管理策略,方可創造佳績。
          一般需了解的作物特性包括:
      1、溫度:生長期及休眠期的最適溫度及可容忍的最高、最低溫度;
      2、對土壤的酸鹼值(pH 值)的需求:土壤的酸鹼值可影響土壤中養分吸收及植株生長
      3、土壤質地:包括土壤的物理、化學及生物性質,均可能影響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含量及被利用性;
      4、作物的養分需求;包括量、不同種類的比率、不同時間的需求;
      5、產量:產量為作物極重要之特性之一;
      6、其他特性:較常考量者為耐鹽性、耐硼性、耐旱性、耐酸性、耐浸水性或抗病性等。
      另一栽培管理需考量的重要項目為土壤性質。考量的重點包含有效土層深度、土壤排水性、土壤pH 值、土壤電導度(EC ,mmhos/cm=dS/cm)、土壤有機質、水分管理及有效養分含量。


      三、颱風造成之傷害

          颱風所造成的傷害主要來自強風及豪雨。
      1、風害:颱風造成枝條及葉片損失損害,同時也可能傷及根部,尤其根毛。
      2、水害:由於地表浸水及底層 土壤浸水,施於土壤表面之肥料(有機肥或化學肥料)可能皆被逕流水沖走;土壤中有效性養分尤其硝酸態氮可能因大雨而淋洗而流失,鉀亦會大量損失;而且大雨也可能造成根部因浸水而受損,致無法吸收養分。


      四、梅雨及大豪雨造成之傷害

          梅雨及大豪雨所造成之傷害包括以下狀況:
      1、因排水不良導致根部受損,因根部受傷而造成營養吸收不良。
      2、土壤中的養分因淋洗而流失。農民為了省工,生長期所需肥料往往一次施用,遇下雨時全部沖刷、流失;地面排水與土壤內部排水不良時,則肥料流失更嚴重;若肥料採表施而未翻犁至土壤內,一次豪雨過後,幾乎所有肥料均已流失。
      3、被動吸收類的養分吸收不良,尤其是鈣及硼更為明顯。正常狀況氣侯乾燥時植株吸收水分時,鈣、硼隨水分吸收而進入植株體內,下雨或陰天,水分蒸散作用低,相對的水分吸收量降低造成鈣及硼的吸收量亦降低,故易造成鈣、硼缺乏,而鈣、硼具有保護細胞的作用,缺乏時生長不良,保護效果不佳,因此,下雨過後易發生營養不平衡的現象。
      4、土壤還原鐵及錳吸收過量造成養分不平衡,尤其是所施用的堆肥參雜有工業污泥而鐵錳含量太高者更為明顯。

      五、災害後之肥培管理

          為求快速回復植株的生長勢,建議災害後需緊急處理的肥培管理措施有以下數點:
      1、儘快疏導地面排水及土壤內部排水,以降低因浸水而造成的損失。
      2、葉面以大量養分(N:P2O5:K2O:MgO=16:8:16:3)及綜合微量養分噴施,促進受損葉片儘快行光合作用及其他生化反應,修補葉片及根部以促進吸收養分,尤其是持續陰雨時,只要雨一停,立刻噴施葉肥補充微量元素可使病蟲害減少。94 年7-10 月連續遭受三個颱風(7/16-7/20 海棠、8/30-9/1 泰利、9/30-10/3龍王)侵襲,植株生長勢嚴重受影響,於颱風過後緊急通知甜柿農民,儘速噴施葉面肥以增加植株生長勢、促進傷口快速癒合以防止落葉,同時配合礦物油噴施以保護傷口。結果發現噴施處理之果樹,災後短期內回復快速生長勢,受風害之葉片亦未落葉,一個月後可見新葉萌發,而未處理者,則葉片脫落致全植株生長勢嚴重受損,影響果實品質極巨,而在烈嶼鄉應用相同的措施,亦成功的於颱風過後抑制芋頭疫病的大發生。因此,在茶樹管理上應用相同模式,應可適度保護植株。
      3、地面毎分地補充約5-10 公斤硝酸銨或8-12 公斤硝酸鉀或8-12 公斤硝酸鈣;施硝酸銨及硝酸鈣者另施3-5 公斤之氯化鉀或3.5-6 公斤之硫酸鉀。

      六、一般性降低災害方法

          若於平時加強土壤及肥培管理,可有效增加植株的生長勢,相對的增加對逆境的抵抗力,建議加強的管理措施如下:

      1、檢測土壤是否有排水不良層,改善地面排水及土壤內部排水。一般多認為山坡地不會有積水問題,但若土層中有不透水層,則仍會造成積水,此時,則需加強排水措施。可用於增加排水性的措施有
      (1) 於土壤中添加適量的粗糠(稻殼),增加土壤通透性;
      (2) 適當的位置挖洞,將樹枝埋入,除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外,亦可增加土壤的纖維質;(3) 將水管打洞後埋入土壤中,水管上覆蓋粗糠,可將土壤中的水分引入水管中而排除。

      2、基肥要深施以誘發根部向深層土壤生長:基肥需翻犁入土壤中,才會誘發根系往下生長,根系較深後不容易受害;同時基肥翻犁入土壤後,若遇下雨時土壤表面的肥料被沖刷流失時,土壤內的肥料仍在,可再釋放出養分,如此植株較不易受傷害。有機質肥料宜選用纖維、木質素成分較高的,才能提高土壤有機質,若採用豆粕類的有機質肥料,則只有營養成分高但纖維低,對土壤的有機質貢獻低。

      3、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(高纖維素及木質素製成之堆肥),以提高土壤保肥力。

      4、主要養分來源以有機複合肥料為主,養分一旦淋洗後,有機質可以再礦化出養分。

      5、草生栽培以提高土壤通氣性、土壤有機質含量及排水性。山坡地可採用深根性植物,而平地則可採用淺根性植物,為增加土壤肥力可種植豆科植物,亦可以選用草類覆蓋。

      Sourse: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

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各種原因的茶樹枝枯症狀的比較




      Sourse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/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