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-
蟲害之發生與管理
臺灣位於亞熱帶,茶樹又是多年生作物,害蟲在環境適宜及食物不缺的情況下很容易猖獗。茶樹保護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害蟲害蟎的種類,才能對症下藥,達到防治的目的。
-
蟲害之發生與管理
來源:蕭素女 96/12 發表於 茶樹整合管理 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 of Tea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/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編印
臺灣位於亞熱帶,茶樹又是多年生作物,害蟲在環境適宜及食物不缺的情況下很容易猖獗。過去茶捲葉蛾、瘤尺蠖、圖紋尺蠖、茶葉蟎及神澤氏葉蟎等都有嚴重為害記錄。茶樹害蟲及害蟎種類很多,可為害幼嫩芽葉,影響茶菁的產量和品質;有為害枝條和成葉,造成樹勢衰弱,甚至於整叢枯死,對茶農的收益影響很大。防治時,常因對病蟲害種類判斷錯誤,致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, 例如山茶圓介殼蟲寄生茶樹,導致落葉枝枯,往往將寄生在該蟲的寄生菌當罪魁禍首而噴施殺菌劑;又如蟎類,個體小,肉眼不易發覺,常被誤以為病害。所以,茶樹保護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害蟲害蟎的種類,才能對症下藥,達到防治 的目的。
茶樹的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全株都會受到昆蟲及蟎類的為害,但以葉及枝條較常見。據記載,茶樹害蟲害總計有一百八十餘種,但常見有二、三十種。茲介紹幾種較常見的害蟲害蟎及藥劑防治方法,提供參考。
茶園常見害蟲
一、茶小綠葉蟬
俗名:煙仔、青仔、跳仔。
學名:Jacobiasca formosana Paoli
形態:
成蟲:體呈黃綠色,觸角灰褐色,複眼灰白色。胸部除前胸為深綠色外,餘均為黃褐色。前翅黃綠色,中央有灰白色呈橢圓形的斑紋。平均長度雌蟲體長2.7 公釐,翅展2.39 公釐;雄蟲體長2.4 公釐,翅展2.19 公釐。
卵 :白色至淡綠色,呈彎曲圓筒形,長約0.74 公釐。
若蟲:屬不完全變態,初孵化的若蟲體呈白色,半透明,吸食後轉變為黃白色,複眼紅色或紅褐色;三齡蟲複眼呈黃白色,胸及足呈淡黃色,腹部淡綠色;第四齡蟲體呈淡黃色,略透明,觸角淡褐色,複眼乳黃色,翅芽逐漸長出;第五齡蟲體呈黃綠色,複眼呈淡綠色,中央有黑色點。
發生生態:
小綠葉蟬一年發生14 個世代,全臺各茶區全年均會發生,但以5 月至7 月發生最為嚴重,通風不良或雜草叢生的茶園更易受害。若蟲及成蟲利用口器插入幼嫩芽葉組織內,吸收養液,使得茶芽發育受阻,被害幼葉及嫩芽呈黃綠色,嚴重時茶芽捲縮不長,葉呈船形,葉緣變褐色,最後脫落。
小綠葉蟬卵產於幼梢組織內,卵期平均11.4 日,孵化後經5 次脫皮而羽化為成蟲,若蟲期平均13.1 日,成蟲期雌蟲平均為35.4 日,雄蟲平均為25.9日。一隻雌蟲一生最多可產卵150 粒,平均為30 粒。
天敵:
已採集到的天敵有卵寄生蜂12 種,分屬於細翅小蜂科(Mymaidae)、卵寄小蜂科(Trichogrammatidae)及姬小蜂科(Eulophidae)。其中以Stethynium sp.分佈最廣,全臺各茶區都可發現;其次為Arescon sp.,兩種均屬於細翅小蜂科,在夏季發生。
防治方法:
1、定期清除雜草,改善通風狀況,可減輕危害。
2、萌芽初期害蟲發生時施藥,已經推薦的藥劑及使用方法如下,藥劑並應輪流使用。
二、茶黃薊馬
學名: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
形態:
成蟲:雌雄體形相似,雄蟲稍為小些。體呈黃色,觸角8節,第6節最長,7、8節小而尖。頭部淺黃色近方形,複眼黑色,單眼紅色半月形。前胸近方形 淺黃色,兩側淺灰色,前胸比頭部略寬大,後緣一對剛毛,後胸黃色比前胸略小,翅灰色,翅脈不明顯。腹部3至8節有黑帶,腹末端呈圓錐形,產卵管黑色,向下彎曲。雌蟲體長0.8至0.9公釐,雄蟲體長0.7至0.8公釐。
卵 :乳白色,形如蠶豆,卵長平均0.2公釐。
若蟲:一齡若蟲體呈白色半透明,複眼紅色,體長0.3至0.5公釐,二齡若蟲體呈黃色,複眼黑褐色,體長0.5至0.8公釐。
蛹:前蛹觸角可活動,脫皮後成為蛹。觸角橘紅色,複眼暗紅色,腳與翅芽均透明,翅芽成長後脫皮成為成蟲。
發生生態:
幼蟲及成蟲在嫩葉背面銼吸汁液,在受害部位造成銼狀傷口,形成褐斑,嫩葉變形且生長不良。一年發生14世代,以4至5月時棲群密度最高,其次為8至9月。採茶能除去大量蟲體,減少棲群的發生,冬季無茶芽及嫩葉時轉而寄生茶花。卵期平均為9.4日,幼蟲期平均為6.7日,蛹期平均為3.9日,成蟲壽命雌蟲平均為28.5日,雄蟲平均為19.1日。卵單粒,產在幼嫩組織內,幼蟲棲 息在茶芽或葉背內,行動敏捷,化蛹前遷移到隱蔽處,如樹縫、樹皮下或傷口處,或者掉落地面。成蟲行動亦很活潑,雌蟲產卵平均為36粒,而平均溫度在21℃至25℃之間最適合產卵,產卵數平均為57粒。
防治方法:
1、茶園通風可減少發生。
2、採茶可降低茶黃薊馬的發生密度。藥劑防治方法如下:
備註:( )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
三、輪薊馬
學名: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
形態:
雌成蟲體呈黑褐色,體內皮下紅色色素清晰可見,形成一圈圈紅色環紋,觸角黃棕色,連同偽節共有九節,翅呈黃棕色,前翅中央靠近基部有一段呈白 色,後緣到前端幾呈一直線。雄成蟲體亦成黑褐色,翅為均勻的黃棕色。
發生生態:
臺灣危害茶樹的記錄最早為民國65 年桃園縣楊梅鎮初次採集到,直到79 年5 月在臺北縣石碇鄉本場文山分場內發生非常嚴重。幼蟲及成蟲在嫩葉及茶芽的背面銼吸汁液,破壞組織,使得葉背呈褐色,密度高時葉面亦受害而變色。在臺灣北部茶園如石碇、關西等地都曾採集到,每年在5、6 月時發生最為嚴重,棲群密度隨著採茶而降低很多,到了秋季為害減輕,遇高溫、乾旱容 易發生。因其發生時期與小綠葉蟬同時,又都是危害嫩芽,且蟲體很小,往往被誤以為是小綠葉蟬危害。
防治方法:
由於其聚集在芽及嫩葉部分危害,故採茶可降低三輪薊馬的發生密度。防治藥劑參考茶黃薊馬。
四、茶角盲樁象
俗名:大蚊仔。
學名:Helopeltis fasciaticollis Poppius
形態:
成蟲:體呈黑色,頭小而短,複眼向兩側突出。觸角細長,約為體長的二倍。小楯板有一向後方彎曲的長形桿狀突起,其先端膨大呈球形。足黃褐色。 雄蟲前胸背板呈黑色,雌蟲則為黃色。
卵 :白色,近圓筒狀,下端圓形,上端扁平,兩側各有一根長短不同的白色毛。
若蟲:一般具有五齡,一齡若蟲小楯板上無桿狀突起,二齡以後才長出,體琥珀色,全身佈滿刺毛。
發生生態:
成蟲及若蟲以口器刺入茶樹的嫩芽、葉及莖吸取養分,被害處形成暗褐色的斑點,被害芽停止生長,影響茶樹生長與茶菁品質。一天中以早晨及傍晚的活動較頻繁。一年中出現時期除冬季溫度較低時以成蟲越冬外,其餘時間均會危害茶樹,尤以4~5 月及8~9 月危害較為嚴重。
一年發生四~八世代,卵期7~18 日,若蟲期夏季僅8 日,十及十一月則需22 日,成蟲壽命約30 日,但越冬時長達167 日。
防治方法:
1、改善茶園環境,如清除闊葉雜草,勿種植遮蔭樹等。
2、剪除產卵枝條,予以銷毀。
3、危害初期,可用人工捕殺若蟲及成蟲。
五、刺粉蝨
學名::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(Quaintance)
形態:
成蟲:雌蟲複眼桃紅色,觸角呈鞭狀,胸部背板黑褐色,前翅紫褐色,翅緣有七個白色斑點,後翅淡紫色,無斑紋,足淡黃色,腹部橘紅色。雄蟲與雌 蟲相似,唯體型較小,翅為灰褐色有白斑,腹部為淡橘黃色,尾部有長長的刺。雌蟲體長約1.4 公釐,雄蟲約1.0 公釐。卵大小約0.19×0.99 公釐,呈棕色,長形略彎曲,兩端尖,基端有短柄,插入葉背氣孔內。
若蟲:體型隨發育程度由細長而轉為橢圓形,且背面隆起,體周圍分泌白色腊質物,隨齡期而增多。
蛹 :蛹殼黑色有光澤,橢圓形,兩側邊緣有刺,周圍一圈白色腊環明顯。
發生生態:
寄生在成葉葉背,吸食養分並分泌蜜露誘發媒病,使得寄生枝葉變黑,阻礙光合作用的進行,樹勢因而衰弱。
一年發生4~6 世代,以老熟幼蟲在葉背越冬,來春化蛹。3~5 月份,完成一世代約需65.7±3.8 天。成蟲白天活動,但飛翔力較弱,常聚在茶欉內葉片背面,受驚擾時群起飛翔。卵產在葉背,卵粒大多呈弧形排列,若蟲孵化後很快就在葉背固定危害,經三次脫皮而化蛹。
防治方法:
茶園通風良好可減少為害,故管理上宜注意通風。
六、茶捲葉蛾
俗名:青蟲、捲心蟲。
學名:Homona magnanima Diakonoff
形態:
成蟲:雌蛾體及前翅呈黃褐色,有光澤,前翅近乎長方形,散佈有濃褐色波狀的短細橫線,中央部份有濃褐色帶狀紋,由後緣1/2 處向內彎曲至前緣 1/3 處消失。後翅黃色,扇形。雄蛾前翅亦近乎長方形,基部前緣褶大,呈暗褐色,中央有1 個黑褐色大斑紋;後翅扇形,先端黃色,基部暗褐色或灰褐色。雄蛾體長10 公釐,翅展10~13 公釐,雌蛾體長12 公釐,翅展11~15 公釐。
卵 :卵塊呈魚鱗狀,卵粒黃色,圓形而扁。
幼蟲:初孵化幼蟲頭部黑色,後期頭呈黃褐色,體暗綠色。胸部第一節的硬皮板黑褐色。成長後體長25 公釐。
蛹:赤褐色或黃褐色,腹部各節的背面有一列鋸齒狀的突起。
發生生態:
茶捲葉蛾多為害成葉,幼蟲受到驚動會急速後退,吐絲將二至三片葉片綴在一起,棲於內面取食葉肉,留下表皮呈紅褐色。老熟幼蟲則在被害處化蛹。成蛾棲於葉背或葉面,黃昏後飛翔活動及交尾產卵。雌蛾將卵塊產在葉面,肉眼容易發現。
一年發生6 至7 世代,卵期平均9.0 日,幼蟲六齡平均32.7 日,蛹期平均8.3 日,成蟲期平均6.6 日,一世代平均50.3 日。雌蛾可產一至四個卵塊,每 卵塊平均有171.4 粒卵。
天敵:
主要天敵為赤眼卵寄生蜂、小繭蜂及寄生真菌等。
防治方法:
1、以人工摘除卵塊。
2、在成蟲產卵時期釋放赤眼卵寄生蜂寄生於茶捲葉蛾卵塊,每公頃每次釋放100 片蜂片,每個月釋放1~3 次。
3、藥劑防治方法如下:
七、茶姬捲葉蛾
俗名:吊絲蟲、青蟲。
學名:Adoxophyes sp.
形態:
成蟲:體及翅呈褐色。雄蛾前翅有3 條暗褐色帶,外緣與後緣垂直,翅近乎長方形;後翅黃色,扇形,沒有斑紋。雌蛾前翅斑紋較少,有不規則短細 橫線散佈;後翅與雄蛾同。雄蛾腹末端有毛叢,雌蛾無。體長約6 公釐,翅展7~9 公釐。
卵 :黃色,呈扁圓形,卵塊呈魚鱗狀。
幼蟲:初孵化幼蟲頭部黑褐色,脫皮後呈黃褐色。老熟幼蟲體呈鮮綠色或黃綠色,無斑紋,胸部第一節的硬皮板黃褐色,體長約20 公釐。
蛹:黃褐色,剛化蛹時,翅鞘翠綠色,以後則呈褐色,羽化前變為暗褐色。腹部各節有橫列的鋸齒狀突起。
發生生態:
初孵化的幼蟲吐絲,隨風飄送,尋找幼嫩茶芽,常棲於芽內或未展開的嫩葉邊緣內取食,不易發覺。二齡後吐絲由嫩葉葉尖向中心捲起,棲於內面取食,以後為害症狀明顯。幼蟲受到驚嚇則急速後退或吊絲向下逃避,老熟幼蟲則在為害處化蛹。成蛾白天靜置葉背,夜間活動。雌蛾產卵平均為135粒。
一年發生八世代,卵期平均7.6 日,幼蟲期第一齡平均5.7 日,第二齡9.7日,第三齡13.5 日,第四齡平均17.7 日,第五齡25.5 日;蛹期平均9.5 日; 成蟲壽命雌蛾平均8.0 日,雄蛾平均5.9 日;完成一世代平均為43.3 日。
天敵:
主要天敵種類包括赤眼卵寄生蜂、小繭蜂、姬蜂、食蚜蠅等。
防治方法:
1、 縮短採茶週期,可減少危害。
2、2 月中旬開始利用性費洛蒙防治至9 月為止,受害茶園每隔20 公尺設一誘蟲盒,誘蟲盒懸掛在離茶樹採摘面約45 公分處,性費洛蒙每個月更換一次。藥劑防治方法參考茶捲葉蛾。
八、茶細蛾
俗名:三角捲葉蟲。
學名:Caloptilia theivora Walsingham
英名:Tea leaf roller
形態:
成蟲:體軀和前翅均呈褐色,帶有光澤。在前翅的中央與前緣相接處呈三角形金黃色的大斑紋。體長約4公釐,前翅約5至6公釐長。
卵 :橢圓形,淡綠色,透明,表面微隆起,具水滴般的光澤。長約0.5公釐。
幼蟲:剛孵化幼蟲白色,體長約0.5公釐。頭扁平呈三角形,口器向前方凸出。腹腳三對。老齡幼蟲體長約12公釐。
蛹:呈細長之橢圓形,背面為淡褐色,前翅和腹部為淡黃色,長約6公釐。
發生生態:
一年發生5~7世代,是各茶區極為普遍的害蟲,其為害以小葉種較多,於春、夏季較為常見。初孵化的幼蟲在葉主脈下表皮內潛葉危害,三齡幼蟲遷移到葉緣附近危害,亦呈曲線狀為害。後齡幼蟲轉移到嫩葉,再將嫩葉捲成三角形﹐繼續為害。因幼蟲將嫩葉捲成三角形,棲於內面取食、排糞,影響茶菁產量及成茶品質。成蟲白天在葉片上靜止,夜間活動,交尾產卵,有趨光 性。卵大部份產在芽以下第1~3葉的葉背﹐一般一葉產一粒卵。
防治方法:
1、縮短採茶週期可減輕其危害。
2、利用誘蛾燈誘殺成蟲,可降低下一代的密度。
九、茶蠶
俗名:茶客、軟蟲、烏秋蟲。
學名: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
形態:
成蟲:雌蟲體呈淡褐色,觸角鞭狀,白色,翅呈黃棕色,前翅有三條波浪狀的翅紋,在第一、二條斑紋之間有一小黑點,後翅有兩條斑紋,亦具有一 小黑點。雄蟲體色及翅均呈黑褐色,觸角雙櫛齒狀,暗褐色,翅紋與雌蛾同。雄蟲展翅33~45 公釐,雌蛾展翅45~48 公釐。
卵:黃色,略成橢圓形。
幼蟲:剛孵化幼蟲頭及前胸黑褐色,體黃棕色,或暗褐色。老熟幼蟲頭及前胸黑褐色,體黃棕色,密覆細毛。每體節有淡紅及黑褐色帶狀橫繞,和許 多黃色的縱線相交。老熟幼蟲體長約75 公釐。
蛹:紅褐色,外表光滑,長約25 公釐,繭為不規則的橢圓形,由灰褐色的絲鬆鬆地織成,長約35 公釐,寬約18 公釐。
發生生態:
茶蠶幼蟲共五齡,一、二齡幼蟲食量小,群聚葉背取食;三、四齡食量漸增加,取食整個葉片,集中在枝條上為害;五齡後則分散數群為害,食量驚人往往使茶叢只剩光禿枝幹。幼蟲具有群聚性,受驚動時頭尾會蹺起來如弓狀,老熟幼蟲受驚動時則會跌落地面上假死。老熟幼蟲於地面枯葉,淺土或枝幹縫隙間結繭化蛹。成蟲多在茶叢間活動及交尾、產卵,產卵於葉背,排列成數行,約40~70 個卵粒。
一年發生3 或4 世代,第一代幼蟲發生於春茶期(2~4 月),第二期代幼蟲發生於夏茶期(5~7 月),第三代幼蟲發生於秋冬茶(10~12 月)。3 月~6 月間,本蟲完成一世代約需82 日,卵期約為19.0 日,幼蟲期約34.9 日,蛹期約為21.8日,成蟲期約為6.2 日。
天敵:
已發現一種卵寄生蜂Telenomus sp.及一種幼蟲寄生蜂,學名尚未 鑑定。
防治方法:
1、利用幼蟲群集習性行人工捕殺或摘除卵塊。
2、施行深耕減少土中之蛹。
3、發生較多時可採用藥劑或蘇力菌進行點噴,採用蘇力菌防治時,儘量 在幼齡時期使用。
備註:( )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
十、茶毒蛾
俗名:刺毛蟲、毒毛蟲。
學名: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(Strand)
形態:
成蟲:雌蛾觸角呈絲狀,體為黃色,前刺有黑褐色鱗粉散佈,並有2 條白色橫線,靠近刺頂有2 個黑色紋,雄蛾觸角羽毛狀,在春季羽化者,體為黑 褐色,秋季羽化者則為黃色。
卵:卵塊表面有黃白色毛覆蓋,卵粒黃色,平滑。
幼蟲:初孵化頭部黑色,二齡幼蟲以後頭呈黃褐色,在第一、二腹節的背部有毒刺毛,生有二個黑色瘤。成長後幼蟲淡黃色,密生白色長毛,頭部黃褐色,背線暗褐色,亞背線及氣門上線黑色,在中間形成明顯的白線。腹節具有叢毛瘤突,刺毛白色。背上的一對瘤突特別大,呈黑色,在前胸節氣孔前方的瘤突特別高,其上密生白色長毛。體長25~30 公釐。
蛹:黃褐色,上生有同色的細毛,體長約10 公釐,包在淡黃色的薄繭中。
發生生態:
初齡幼蟲群集葉背嚙食,留下表皮呈黃褐色,三齡後由葉緣取食,留下不整缺刻。一年發生5 世代,各蟲期常重疊,以2~5 月危害較為嚴重。初齡幼蟲群集葉背取食,留下表皮呈黃褐色,三齡時從葉緣取食。成熟幼蟲於枝幹空隙或落葉間作黃褐色繭化蛹。成蟲晝伏夜出,入夜後活動而交尾產卵,卵塊產於葉背,外面附有母蛾毒毛。一卵塊平均有109 粒卵。
卵期在夏季為11~17 日,冬季為33~66 日,幼蟲期在夏季為31~45 日,冬季為19~23 日。世代日數夏季為58~70 日,冬季為116 日。
防治方法:
1、發生茶毒蛾的茶叢行局部施藥。
2、藥劑防治方法如下:
備註:( )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
十一、蠐螬
俗名:雞母蟲。
學名:台灣黑金龜Holotrichia sinensis Hope
埔里黑金龜Holotrichia horishana Niijima et Kinoshita
形態:茶園常見的金龜子有兩種:
(一) 台灣黑金龜
成蟲:暗褐色具光澤。頭、前背板及翅鞘密佈帶有褐色的短細毛,並有點刻。頭楯特別短,前緣略向上彎,中央凹下,複眼間有一橫凸起線。翅 鞘沿會合處有一凸起線為其特徵。體長約20 公釐。
幼蟲:白色,體長約25 公釐,頭部黃褐色帶有光澤。靜止時經常呈C 字形彎曲。腹部最後一節的腹面著生很多赤褐色的剛毛,背面長很多黃 褐色的軟毛。肛門裂口呈V 字形。
(二) 埔里黑金龜(又稱南風龜)
成蟲:體長約20~25 公釐。暗褐色或褐黑色,帶有光澤。頭部密佈著粗大的刻點,頭楯寬而前緣向上揚起。前胸背板很寬,約為長的2 倍,其上 點刻較頭部細而疏。在翅鞘的背面有三條縱隆線條。
幼蟲:白色,體長約25~30 公釐。頭部及氣門輪為黃褐色。背板及足為淡黃褐色。胸部較腹部稍寬。第10 腹節的腹面後半部,著生有鉤毛。肛 門裂口呈三裂形。
發生生態:
一年發生一世代,台灣黑金龜老熟幼蟲於4~5 月間在為害處造土化蛹,成蟲於6~8 月之夜間出現。埔里黑金龜成蟲於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出現,食害植物葉片。
剛孵化之幼蟲,咬食靠近地際部之茶樹地下莖及根部皮層,隨成長而為害根部先端和木質部,受害部位留有被咬的痕跡。幼木茶樹受害後整株枯死,成木茶樹則首先萌芽率遞減,樹勢衰退,葉片逐漸變黃,冬季有明顯的落葉現象。
幼蟲各期(即蠐螬)均棲息在土壤中。由於為害初期不易察覺,待茶樹呈現異常時防治已遲。幼齡幼蟲年中在土壤中的棲群密度以1~3 月和8~10 月最高。幼蟲棲息密度往往與堆肥原料、土壤種類、土壤pH 值以及成蟲出現期間、茶園週邊雜草的生長以及種類等都有直接與間接之關係。
防治方法:
1、5~8 月間,成蟲出現產卵時,徹底清除茶園雜草,可減少受害。
2、於成蟲出現盛期,用捕蟲燈捕殺成蟲。
3、藥劑防治方法如下:
備註:( )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
Sourse: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• 蟲害核准登記使用藥劑一覽表
Sourse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