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
  • 茶園常見害蟎

    生物防治本為自然界中既有的生態現象,千萬年來一直在生物的食物鏈中演化著。處亞熱帶氣候的台灣,病蟲於此環境中適合繁衍且種類繁雜,對經濟作物的危害無疑是農業生產最大的限制因子。

    • 茶園常見害蟎


      來源:蕭素女 96/12 發表於 茶樹整合管理 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 of Tea
   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/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編印

          臺灣位於亞熱帶,茶樹又是多年生作物,害蟲在環境適宜及食物不缺的情況下很容易猖獗。過去茶捲葉蛾、瘤尺蠖、圖紋尺蠖、茶葉蟎及神澤氏葉蟎等都有嚴重為害記錄。茶樹害蟲及害蟎種類很多,可為害幼嫩芽葉,影響茶菁的產量和品質;有為害枝條和成葉,造成樹勢衰弱,甚至於整叢枯死,對茶農的收益影響很大。防治時,常因對病蟲害種類判斷錯誤,致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, 例如山茶圓介殼蟲寄生茶樹,導致落葉枝枯,往往將寄生在該蟲的寄生菌當罪魁禍首而噴施殺菌劑;又如蟎類,個體小,肉眼不易發覺,常被誤以為病害。所以,茶樹保護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害蟲害蟎的種類,才能對症下藥,達到防治 的目的。
          茶樹的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全株都會受到昆蟲及蟎類的為害,但以葉及枝條較常見。據記載,茶樹害蟲害總計有一百八十餘種,但常見有二、三十種。茲介紹幾種較常見的害蟲害蟎及藥劑防治方法,提供參考。


      一、神澤氏葉蟎
      俗名:紅蜘蛛、紅蝨。
      學名:Tetrancychus kanzawai Kishida
      形態:
          成蟎:雌蟎體長約0.44 公釐,鮮紅色或深紅色,橢圓形或卵圓形,具足四對。雄蟎體長約0.34 公釐,淺紅色或淺黃紅色,呈盾形。
          卵 :圓形,光滑,淡黃綠色,直徑平均0.141±0.004 公釐。
          幼蟎:體軀橢圓形,體長平均0.177±0.02 公釐,淡黃乳白色。具足三對,前二對,後一對。
          若蟎:體長平均0.266±0.02 公釐,具足四對,雌性體軀呈橢圓形,雄性 為盾形,黃褐色,前體肩背具兩紅點。經二次蛻皮後,雌性淡紅色,雄性略帶 黃色,足4 對,體長約0.36±0.04 公釐。


          發生生態:
          神澤氏葉蟎一年發生21 世代,成蟎及幼若蟎在幼嫩芽葉或成葉葉背吸食,受害葉呈紅褐色,嚴重時茶芽不能生長,幾乎無芽可採,對茶菁產量及成茶品質影響很大。在冬季時大部份棲息在茶叢內的老葉,隨早春氣溫上升及茶樹萌芽而遷移到幼葉為害。在新梢上危害以心芽往下第1~2 葉的密度最高。北部茶區以夏、秋兩季密度較高,春、冬較低,至於中南部則以秋、冬季較高,春季次之,夏季屬雨季,一旦下雨,密度急速下降。颱風侵襲也會使棲群密度下降。
          在27℃及相對濕度65±3%下飼養,卵期平均2.4±0.3 日,幼蟎期平均1.1±0.3 日,前若蟎期平均1.0±0.4 日,後若蟎期平均0.5±0.4 日。由卵至雌蟎 成熟平均需5.7±0.4 日,至於雄蟎需5.3±0.3 日。完成一世代所需天數,雌性10~142 天,雄性6~15 天。具單性繁殖之特性。每隻雌蟎一生產卵數高達185.9±53.5 粒。



          天敵:
          計有六點薊馬(Scolothrips sexmaculatus Pergande ) 、小黑瓢蟲 (Stethorus sp.)、小黑隱翅蟲(Oligota sp.)、草蜻蛉(Eumicromus sp.)以及溫氏捕 植 (Amblysieus womersleyi(Evans))和Agistemus sp.等,其中以溫氏捕植蟎的分 佈較廣,繁殖力強,飼養較容易,極具利用價值。

      防治方法:
          1、冬季剪枝可減輕其危害。
          2、施行早採可減低葉 危害嫩葉的機會。
          3、利用溫室捕植 來防治,每公頃每年合計釋放20-30 萬隻。
          4、已推薦的藥劑介紹如下,防治時應將藥劑噴灑到葉背及樹叢內,藥劑 應輪流使用。

      備註:( )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

      二、茶葉蟎
      俗名:紅蜘蛛
      學名: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
      形態:
          成蟎:雌蟎體暗紫色,略呈橢圓形,腹部後端為寬圓形,體長0.34~0.50公釐。雄蟎體較小且細長,腹部窄,幾乎呈錐形,體長0.29~0.40 公釐。
          卵:球形,初產下時無色透明,後呈鮮紅色。
          幼蟎:足3 對,體近乎圓形,初為橘黃色,逐漸變淡。
          若蟎:若蟎具有4 對足,體略呈橢圓形,前體部為淡紅色,腹部為暗紅色。



          發生生態:
          一年發生約22 世代,在田間全年都可發現,於高溫乾旱的季節較易發生,6 至9 月蔓延最烈,但遇颱風驟雨,則密度降低很多。雌蟎棲息於老葉葉面並吐絲結網,於網下危害。最初於葉片的主脈二側危害,逐漸向二側延伸而至全葉,受害面呈 褐色,久則脫落。卵期平均8.4 日,幼若 期平均7.7日,成 期平均18.2 日,年中各世代日數平均為29 日,在氣溫最低之一月份, 平均為52.7 日,最長達75 日;溫度較高之七月份,平均為17.9 日,最長達28 日。一隻雌蟎產卵數最多可達127 粒,平均為47 粒。


      防治方法:
          1、冬季剪枝可減輕其為危害。
          2、已推薦的藥劑介紹如下,藥劑應輪流使用且應噴灑到樹叢內。

      備註:( )內代表該藥劑的商品名

      安全用藥三個原則

          為了防治病蟲害的發生,農民最常使用的防治方法是藥劑防治,茶樹害蟲的防治也不例外。藥劑防治是很有效的防治方法,但使用不當所造成的殘留、污染等問題,使得消費者對農產品食用的安全失去信心。 因此,如何安全、有效、經濟的使用農藥為必需優先重視的課題。茶的加工不經過水洗,為了避免成茶中有農藥殘留,一定要遵守安全用藥的三個原則。

          一、使用推薦在茶園的藥劑
          茶園推薦在病蟲害防治上的藥劑到目前為止有59 種,沒有推薦在茶樹上的農藥不要使用,沒有登記的農藥或成份不明、標示不清楚的農藥,不要購買,一定要用茶園有推薦的農藥。沒有推薦的農藥因為沒有做藥效試驗,無法確定它對害蟲、害 或病害的效果,也沒有作過殘留試驗,不能確定安全採收期,所以,茶園噴施農藥防治害蟲時,一定要選購有推薦在茶樹上的種類。此外, 有些農藥以前曾推廣在茶樹上使用,但經過政府評估後這些農藥或屬長效性、或污染環境、或因致腫瘤、致癌等而遭禁止使用,此類農藥在茶園也不能再使用。

      二、使用推薦的倍數
          為達到有效又節省農藥的目的,一定要使用推薦的倍數,任意提高濃度,不但浪費農藥,而且可能導致成茶中含有超量的農藥殘留,另外,濃度太高也容易發生藥害。

      三、安全採收期過才可以採茶
          各種農藥的安全採收期是經過試驗分析而制定的,所以,安全採收期還沒有到就採下來做茶,茶葉中可能仍有超量的農藥殘留,不但影響消費者健康,而且一旦被檢驗出來也影響茶葉的銷路。


      農藥殘留檢測
          農產品有無農藥殘留一直是消費者關心的話題,為了確保產品的安全以及食用者的健康,政府每年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、財力,由藥毒所檢測農產品 的農藥殘留,茶也不例外。民國86 年開始,茶業改良場凍頂工作站成立了農藥殘留檢測站,抽檢茶菁,民國95 年開始改成全部檢驗茶乾。凡檢驗結果不符合衛生署訂定的安全容許量者,依農藥管理法處以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, 七萬五千元以下罰款;市售成茶若殘留農藥含量超過衛生署所訂定的安全容許量,則由當地主管機關依檢驗結果予以沒入銷毀,並處以新台幣四萬元以上,二十萬元以下。
          農友需充分瞭解政府訂定管制辦法,因此,在用藥防治時不可不慎。防治病蟲害時宜慎重選擇藥劑及使用方法,凡使用沒有推薦在茶園的藥劑,一旦檢出將會受罰,或雖然使用推薦在茶園的藥劑,但殘留農藥超過安全容許量亦會受罰。
         

      噴藥者應注意事項
          除了重視殘留問題外,農友在噴藥時亦需注意自身的安全。農藥通常經由口、鼻及皮膚的接觸而侵入人體。噴藥時要戴口罩,袖套,接觸原液時需立即洗手,噴施時注意風向,而且不能抽菸,休息時最好先用鹽水漱口再喝茶。噴藥前要先檢查施藥器械及噴頭,各部位連接處或開關接頭等是否接牢,不能有漏水現象,以免身體接觸到藥液。施藥中臨時損壞,應先關掉引擎再修理, 以免藥液濺到身體。施藥後應立即沖洗施藥器械並保養。噴藥時間不宜太長,正午時候避免噴藥。在噴藥時做好萬全的準備,噴藥中毒事件就不會發生。

      Sourse: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

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修正茶葉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




      • 歷年政府禁用之農藥一覽表 TACTRI 2013 年08 月



      Sourse: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TACTR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