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ground

Blog With L.C.C. Ocarina

  • 盈滿樂音的七彩陶藝人生

    Author/山海屯雙月刊-王心于

    顏色與音色   用陶形塑美麗世界
    引言:
    桼,是「漆」的古字,音意皆同,天然生漆之意;采,是「彩」的古字,音意皆同,釉彩繪飾之意;匋,是「陶」的古字,音意皆同,陶瓷器物之意。陶藝家也是陶笛家,陳鏡先生用他的「桼采匋工作室」捏出一件件多彩的綺想。

    陶藝家    陶笛家

        為了要在「生活」與「生命」之間取得平衡,陳鏡1985年從繪畫轉向投入陶藝創作,進而不斷尋求創新突破。「大約十七、八年前,第一次在百貨公司看見從智利引進的陶笛,開始引發我濃烈的興趣」,因此開始研究這個既可以是樂器、也可以是藝品的東西。
    「但事實上,陶笛一開始並不被歸納為陶藝」,而且當時對於陶笛的製作和知識並不普遍,所以透過自己的摸索、嘗試和探討,並加上與網路平台結識的同好們交流,而有今天的成果。
    因為原有紮實的陶藝技術,讓陳鏡能夠輕易的深入陶笛的研究製作,更甚至能幾經改良,製作出不同型態、風貌的陶笛。「這是台灣和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,因為台灣製作陶笛的人,大部分都是從陶藝轉向陶笛的創作,所以只要掌握住原則,對於製作過程中的變化很快就能駕輕就熟。」
    目前世界上陶笛發展最早的是義大利,已有200多年的歷史,在亞洲日本則也累積了80多年的經驗。但因為國外大部份是音樂人在玩陶笛,所以實際參與製作上,能夠順利的做出標準的形貌就很不錯了!
    現在推廣陶笛,從製作、演奏到培養師資的一貫化作業,是台灣陶笛發展的特色;一位陶笛演奏者不一定會製做陶笛,但一位製笛師一定要會吹奏,利用製作的工藝技術達到高水準演奏。
    因為從陶藝的基準做深入研究,陳鏡認為陶笛應該並不只歸納為樂器,就如同陶藝並不只侷限為藝術品,而更能夠走向生活,成為生活中隨手可取得的巧妙精品。

    開闊  生命來自不斷的創作
        目前在台灣陳鏡的同好們有吳寶安、劉鼎魁、李生鴻、陳金續,而目前推動陶笛周邊產品的知名據點有天春窯、南投鼎記、是誠陶笛等。顯現陶笛在台灣的生命不只是展現出樂器的樣貌,更積極地融入台灣生活。
    「現在創作的陶笛已經不再只可以參加樂器展,近年也陸續參加了藝術展、工藝展、設計展等不同的展覽」,身為文建會工藝推行委員的陳鏡,面對陶笛創作漸漸受到台灣工藝、設計、藝術的肯定,種種踏實感了然於心。
    如同當年為了平衡生活與理想而選擇走上陶藝之路,這種奠基在踏實生活之上的藝術,讓陳鏡並不自居為「藝術家」,而是一位「創作家」。陳鏡希望透過不斷的嘗試、突破,創作出自己理想的標的、彩繪出自己生命的願景。
    兼顧生活與理想,是陳鏡實踐中道的表現。如同他在創作陶笛時,在造型及技法上不斷突破,甚至在陶笛的外表刷上天然漆讓因色更美妙。其致力於兼具造型與技法平衡的特色,造就他目前的燦爛成果。
    但更重要的是他「無私的心」。
    「我從不問你會給我多少,對我而言能夠自己足夠就可以,並不在乎他人認不認識自己」,何以陳鏡能走遍世界各地暢行無阻並結交眾多朋友?「凡事隨緣不強求,每一次付出就是學習的可能。」常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邀約前往展覽、演講、或表演分享陶藝技術,也二話不說的應約。
    今年七月,他也將應邀前往塞爾維亞陶瓷博物館進行一個月的交流活動。對他而言,每一次的交流都帶來全新體驗,更讓他不斷內省提升,這些經歷協助他創作之眼越來越開闊。

    獨一無二  擁有靈魂的OCARINA
        針對不同環境、不同演奏需求研究出一套準則,再搭配不同材質與形狀的製作方法,打造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「OCARINA」。
    「OCARINA」是陶笛的義大利原文,在使用上視其音域、音色需求與調性而決定使用哪一種笛子。製作過程中,最重要的莫過於出音孔的設計,其角度與大小決定一隻陶笛的成敗。
    進年來台灣出現小墜飾、茶杯、茶匙、可樂瓶……等多樣化外型的陶笛,陳鏡和目前在台灣致力於陶笛發展的朋友們,希望透過這些多樣化的造型,讓街頭巷尾都喜歡玩陶笛。今年台中縣樂器節當然也搭上這股風潮,讓更多人一同來體驗陶笛的樂趣。


    山海屯2010雙月刊 【山海屯2010雙月刊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