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ground

作品集

柴燒之美-隨機自然形成的柴燒品

【柴燒-自然天成之美】

    柴燒的作品都是隨機自然天成的。欣賞柴燒要從不同的角度下,觀看。如果單純只是用個人喜好欣賞的話,就會漏看掉很多"柴燒的美";越看,就會知道柴燒的樸直、耐看。能夠知悉柴燒的價值,也才會知道作品創作的難度,因為要做出相同的作品,難度頗高的,好的作品複製不出來,就這麼的一個,幾近獨一無二。如何分辨一個有價值的作品,這也是柴燒的趣味之一...

    通常柴燒最常聽到的名詞,一定不外乎【備前燒】、【信樂燒】這兩個。
    這名詞是來自於日本的縣市,以前日本六大古窯裡面,備前和信樂各占其一,備前縣的窯,注重的是火侯上的控制,以火痕聞名;信樂縣,則是以落灰的控制,來達到上釉的效果。
一、【備前燒】(看火痕)
    備前燒作品能夠達到發亮是最基本的,真正有價值的是"火痕的樣子、燒出來的顏色",用火烤到陶土直接變色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,首先比較常出現的顏色是【紅色】、【橘色】、【一些火痕的亮色】,再來則是【金色】、【亮金色】、【橘金色】、【溫度在高上去變化後的光耀色】再上去的顏色則為【焦黑色】、【紫色】、【粉色】、【黃色】、【一些難以看到的顏色】,當然再上去還有其他變化的顏色,但那又會是另一種不同的層次了。
二、【信樂燒】(看落灰)
    很多柴燒的人都會認為落灰燒到發亮這才是有價值的,其實這是最基本該有的,任何一個作品只要吃到落灰都會發亮的,真正的落灰價值是燒到變成霧面的,代表溫度已經達到1300℃以上了。而且落灰是疊色的,並非單一色彩。所謂疊色,即是有不同層的落灰疊起來,造成的層次感
    再來更難的就是,落灰燒成像釉一樣的結果,也就是本來只有陶土的胚體,燒出來直接是上釉的結果,光亮又滑嫩,像是水晶一樣的透明。
信樂燒的三個階段:
    一般落灰 (光亮面)→ 燒至霧面 → 燒至晶體面 (呈現冰透狀帶顏色)

【柴燒的紋路】
    一般來說,柴燒除了落灰還有火痕,再來還有一個就是紋路,燒出來的感覺就很像把陶土的皮都燒掉了感覺。其實這是運用落灰+高溫創造出的結果,原理來說,其實效果並不是很容易產生,如果是柴燒的某一個部份燒到有紋路那倒是還好,但是把作品整個都燒到有紋路出現,那就真的是很困難了。像是燒到破皮、燒出哈密瓜紋路、網狀紋路...等等很多。這也是柴燒的價值鑑賞之一。

【柴燒的製作方式】
    目前燒陶、瓷器品的方式以電燒、瓦斯燒、柴燒這三種較興盛。
柴燒的方式,就是把捏好的胚體,放置窯裡面用柴火的方式燒。溫度會達到1200-1400 之間,然後連續燒3~5天,再封窯3~5天左右,出來的成品一切都是隨機的。燒窯的火侯,會影響到作品落灰、釉色發色的成功與否,成敗完全繫於柴燒師傅的豐富經驗。
柴燒作品首重「火」、「土」「人」三者合而為一,自然天成樸實之感。




日本白瓷土-柴燒

【柴燒-日本白瓷土】

【瓷器】
    瓷器以瓷土為材質,台灣大部分瓷土仰賴進口,目前以日本產居多,瓷土有分等級,瓷土高溫還原(缺氧)燒結瓷化後呈白色,瓷土燒結溫度越高,白度就越高。瓷器一般燒成溫度通常會在1260℃以上。瓷器不具吸水性,且叩之發聲清悅之器皿。

柴燒茶具

【柴燒-陶土】

【陶器】
    陶器用陶土為材質,陶土含鐵量較高,氧化燒所燒製之作品通常呈現米黃色,還原燒會呈現較深之顏色,依含鐵量多寡而定,通常在土黃色~深咖啡色~黑色。以窯爐燒製而成的器皿,具有粗獷之特質。